近日,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全面加强全省房屋和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主体行为监管。这一通知不仅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也为建筑行业的规章制度添上了新的发展动力。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通知的要点、影响及未来可能的变化。
此次通知的核心是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吉林省住建厅明白准确地提出,建筑设计企业在选择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时,一定要考虑其资格要求和过往的工程业绩,尤其是对于大跨度建筑,必须优先选择有类似经验的单位。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在通过增强单位之间的责任意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
在施工单位的管理方面,通知特别强调项目负责人的资格要求。项目负责人需具备一级或二级注册建造师资格,对于单跨30米以上的大跨度建筑,必须由一级注册建造师担任。这一举措对确保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及项目的顺利推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同时,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如施工员、质量员和安全员,也必须持有相应的岗位证书,实名制打卡率一定要达到80%以上。这些要求让项目管理更规范、科学,减少了无证上岗和超范围执业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工程材料的使用和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的监管,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须进行严格检验和验收,且质量员、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需签字确认,强化了对质量的把控。此外,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建筑工程,如脚手架和深基坑等,相关单位一定要实施严格的标准施工,避免因不规范作业导致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施工的透明性和科学性,通知还要求各方对已完工程进行自评自查,确保设定的设计和合同标准的全面达成,并留存竣工图与实际工程一致的证据。监理单位则需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高频率的现场巡查与技术指导,确保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的合规进行。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通知的发布是对建筑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漏洞的有力回应,极大地提高了实施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的标准,有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作为建筑设计企业,也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对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上,确保在建工程的质量和后期运营的安全。
总的来看,吉林省住建厅的这一措施不单是对建筑行业的一次“整顿”,更是推动行业内规范管理、提升工程质量的一次重要探索。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一系列新规的落实,吉林省的建筑行业将朝着更安全、更高效和更透明的方向不断前进。希望这一举措能够有效促进各方的合作与一起发展,让建筑安全与质量的保障成为每一位从业者自觉的责任与使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