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后劲的长远之策,要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增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树牢“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意识,秉持科学理念、创新思维,锚定发展需要和实践需求,以有力有效举措不断推进全省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拼的姿态科学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的作风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以创新举措促进项目落地见效
项目建设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源、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必须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力以赴抓投资,千方百计上项目,以项目建设引领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强大动能。
项目建设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后劲的长远之策。河北正处于产业高水平发展关键时期,既有着各类资源要素活力迸发释放的有利条件,也面临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巨大压力。要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增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项目建设是拓展产业增量的“硬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由一个个具体项目构成,离开项目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河北作为传统产业大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保证质的前提下,实现量的稳步拓展。只有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大力度、更优举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才能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项目建设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催化剂”。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提升,体现在核心要素优化、产品技术革新、产业链条升级等多方面,必须依靠具体项目来推动和实施。项目在产业提质增效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项目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创新智慧管理、探索低碳模式等,助推产业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方向发展。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抓好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项目建设是聚集优质资源的“强磁石”。资源要素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高水平发展离不开优质资源的有力支撑。一个地区要汇聚全国乃至全球优质资源,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必须依托项目建设。优质项目不但可以吸引大量资本,整合资金链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血液”,还能促进新研发技术应用,吸引和培育专业人才,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要坚持“资源+项目+产业”理念,促进项目与资源要素一体联动、深层次地融合,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事关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大项目链起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要树牢“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意识,秉持科学理念、创新思维,锚定发展需要和实践需求,以有力有效举措不断推进全省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项目建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聚焦重点、扭住关键、分类施策。一方面,要深入细致研究国家相关政策,找准切入口和结合点,加快建设具有河北特色的“两重”项目,全力推动产业升级,筑牢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根基。另一方面,强化系统思维,明确项目性质和类别,科学制定项目规划和建设规划,差异化分配资源、管理项目,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
坚持以重点项目为牵引。重点项目资金投入大、涉及产业链长,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一点而带全局的特点,既是稳定工业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提升产业链的“推进器”。推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充分的发挥重点项目牵引作用,按照“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延链、短板产业补链、新兴起的产业建链”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建设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聚链成群,不断的提高产业竞争实力和韧性水平。
强化科技赋能。科学技术创新是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的动力源,对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项目质量、增强竞争实力具备极其重大作用。要重视科学技术创新赋能,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优势,协同解决生产技术瓶颈和难题,共同开发运营新项目。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方法,加强“智慧工地”“数字孪生车间”建设,将先进的技术融入项目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全方面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
注重抓好落实。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既要重视谋划,也要抓好落实。科学谋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石,要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及资金投向,围绕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方向,前瞻性谋划储备项目。项目实施是将计划变为现实的关键,要一步一个脚印画好“施工图”、挂出“作战图”、展现“实景图”,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落地落实。
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最终靠项目来承载和支撑。要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拼的姿态科学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的作风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以创新举措促进项目落地见效,慢慢地加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突出特色优势,推动项目谋划储备量质齐升。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要在项目谋划上下功夫。精准把握国家重大发展的策略和我省发展实际,谋划储备一批传统产业升级项目、新兴起的产业壮大项目和未来产业培育项目,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蓄能增势。利用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窗口期,把准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政府专项债等中央资金支持方向,围绕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标志性的重点项目,提升项目储备质量。着眼长远,创新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做到项目储备“既好又多”,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精准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推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抓手在项目,关键在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培植后劲的有效手段,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行动,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项目建设大提速、发展动能大提升。要明确招商引资重点,聚焦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八大重点产业,围绕打造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链招商图谱,重点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名企、行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等优势企业,优化提升产业链条。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依托“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廊洽会、数博会等平台,打造创新应用新场景,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作用,采用“平台招商”“场景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全力招引重点项目。要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统筹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创新、要素保障等政策,鼓励企业组织增资扩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数智化转型、研发创新等活动,精准对接招引项目。
深化改革创新,着力破解项目建设卡点堵点。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以改革思维寻找解决之道,以创新手段打破“没有先例”,全方面提高要素和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各类项目顺利高效实施。创新土地要素保障机制,针对项目前期面临的腾地、动迁、资源性指标等堵点难点,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项目建设保障体系,统筹调配新增建设用地、征收安置房源、占补平衡等资源性指标,提高项目用地保障水平。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各类资金,强化省市相关产业基金支持,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逐步的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完善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大限度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对重点项目实行并联审批、联合办理。
强化组织领导,多措并举加快项目落地实施。优化完善管理机制,引导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项目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达产达效。优化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夯实领导干部联系包抓责任,完善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施专班调度、部门联动、实时监测、清单管理等做法,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督促指导。加强精细化智慧化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全省项目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实施节奏、推进效果进行日常督导,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健全项目考核管理制度,将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严格考评、严格奖惩,推动形成各级部门争相抓项目、推项目、跑项目的良好氛围。
...
Copyright © 2018 火狐体育下载 版权所有 |